仪器名称:母线电压同步相角测量算法研究及实现 |
::产品简介:: |
摘要:讨论了基于GPS***时钟的电力系统母线电压同步相角测量的实现方法,研究了电压相角的过零测量法、离散Fourier和递归Fourier算法,探讨了变采样速率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利用DSP数据处理芯片实现了基于DFT算法的GPS同步电压相角测量装置的软硬件设计,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 关键词:同步电压相角 GPS 过零测量法 DFT算法 变速率同步采样 DSP芯片 1 引言 电压相量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其中母线电压相量及功角状况是系统运行的主要状态变量,是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标志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一个***的参考电压相角,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的相角差很难直接测量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定位系统(GPS)的出现,为电力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时钟标准,使电压相量的同步测量成为可能。西方国家从九十年代之后开始把电压相量测量装置(PMU)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稳定控制和保护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中。国内的一些单位和学者也开展了PMU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讨论了基于GPS统一时钟的电压相量同步测量的实现技术,探讨了变采样速率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以DSP芯片为核心,实现了基于离散Fourier算法的GPS同步电压相角测量装置的硬软件设计,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 图1(a)中,对于50Hz的工频信号,子站相对于参考站的电压相角差为: 若要提高相角测量的实时性,在每一个周波内都能进行相位比较,则需要以GPS的1PPS为基准,在CPU内由准确晶振时钟建立标准50Hz的信号,由CPU对电压的过零点时刻打上时间标签,求出各节点电压相对于标准50Hz的相角差。如图1(b)所示,第k个测量点时被测电压的过零时刻分别为Ti及Ti+1,那么在Ti时刻相对于标准50Hz信号过零时刻20i ms的角度为: 要真正实现相角的每一个周波的实时监控,就必须大大提高RTU的通信速率,达到每1个周期传送一次数据,这在实际工程中较难实施。另一种解决方法是采用专用的通信网络传送相角实时数据,技术上可行,但工程代价较昂贵。 过零测量法原理简单,硬件软件上较易实现,但此方法假定系统频率是稳定不变的,而实际系统中电压频率是波动的。并且由于电压过零点的谐波影响和过零检测电路的不一致性也会造成测量误差。 2.2 离散Fourier算法 工频电压值可表示为: 假设对50Hz的工频进行24点采样,采样角为15°,则(7)、(8)式可写为:
对于Xc也可作同样的处理,这里略去公式。 其中xA(k)、xB(k)、xC(k)分别是A、B、C三相电压在一个周波内的采样值,k=1的采样值对应于GPS的1PPS脉冲上升沿。
显然有δ<TD,定义周期误差为一周波内实际总采样时间与工频周期T之差,对于单采样速率,有: 在高精度的测量场合,N通常取得较大,如96点采样甚至更高时,同步误差可能累积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从而影响测量的精度。 ΔT′=ΔT-MTD<TD(25) 将ΔT以TD为间隔等分为M份加到N个采样点中的前M个,即前M个点的采样间隔为TS+TD,后N-M点的采样间隔为TS,则周期误差将变为ΔT′,远小于前面单采样速率的时间误差ΔT。该方法在一周期内采用两种间隔采样,大大减小了由于实际采样时间小于工频周期T所造成的误差。 |